尽管家长将陪写作业视为一场没有尽头的苦旅,但在老师眼中,家长的陪伴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段必经之路。
陈兵今年教三年级,他估计至少有一多半家长在陪写作业。对此,他并不反对:“低年级一定要陪伴,只有习惯养好了,到高年级才能放手。”在习惯养成阶段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写字姿势和审题能力。
一直从事高年级教学的宋萍表示,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,有些孩子就有一种独立的欲望了。孩子不愿意让家长在旁边陪伴,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退出契机。在她今年教的五年级学生中,每个班大概只有五六个孩子需要家长陪写作业,其中大部分孩子的问题属于“低年级没有养成注意力专注的习惯”。
就在城市里的家长在网上为作业本争论不休时,农村家长的声音却意外缺失了。湖南省怀化市某乡村小学教师孙磊告诉记者,他班里的44个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,只有4个孩子能够得到家长的陪伴。
据孙磊观察,这4个孩子的成绩都在前10名内,其中一个还是第一名,他们在文明礼仪方面也表现较好。至于父母管得少的那些孩子,基本上会存在拖欠作业、行为习惯不正、字迹潦草等问题。
在河南省安阳市某乡村小学工作的周芳同样表示,班里的62名孩子中,没有一个有家长陪写。“我们班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。如果程度比较好的话,家长不用管,程度不好的话,家长也不会管。”
在乡村小学老师看来,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,是城乡父母对陪写作业态度迥异的主要原因。孙磊将这个现象归因于现在农村流行的“读书无用论”。以前村民觉得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,现在认为即使读了大学还是找不到好工作,家长也不会为学习一般的孩子重金求学。初中毕业后,当地大多数孩子的出路是外出打工。
周芳则发现,当地家长有一种很奇怪的教育观念。他们普遍非常重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,但对陪伴教育却看得非常淡。这些家长甚至都不愿意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,认为让他们检查和批改作业,就是给他们增加负担。
三年级刚学26个英文字母时,班里的一个孩子总是把字母Y的书写体和手写体弄混。周芳告诉孩子的家长,如果实在不懂可以让孩子在描红字帖上练习。她前前后后说过三遍,家长每次都答应得很痛快,但作业本上的格式错误依旧存在。
遇见过太多不上心的家长,周芳对挣扎在作业本里的父母反而更加佩服。她认为,家长对孩子未来寄予厚望,才会觉得陪写作业很累。想要孩子成长,一定需要家长付出很多努力,这个是家长本来应该做的。
“陪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年。尤其是小孩以后上了初中、高中,跟家长分开的时候,家长就会特别想念。我希望这些家长都可以珍惜这段陪伴孩子的时间,然后尽力陪他们。”周芳说。
但对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掏出作业的林婷来说,控制焦虑仍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。田字格上的字迹出现又消失,作业本见证了她每次“发疯的样子”。因为最近孩子考砸了期中考试,她再次选择了辞职带娃。